第A01版:头版

安庆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创新动能源源不断后劲足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近年来,创新环境加速优化、创新体系加速重塑、高新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安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创新环境加速优化
  近年来,安庆围绕自主创新支持,出台一年一版的《安庆市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支持首位产业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高新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全社会研发投入也逐年加大,近三年年均同比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围绕创新创业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实施方案》,连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围绕创新主体培育,陆续出台《首位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指导意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我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工作方案》,布局首位产业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平台三年培育行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67家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合作,实施196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启动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贷”,筹建1.5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安庆子基金。
  随着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政策“磁力”效应凸显。一大批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2021年,安庆安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承担的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增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板簧中应用研究”通过验收。复合材料板簧成功开发应用,为轻量化汽车悬架技术开辟一条全新技术路径;
  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建筑隔震支座用特种橡胶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通过验收。目前,该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
  安徽普和电子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容电池的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通过验收。公司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获得省级新产品1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一项项政策“红利”向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密集倾斜,催生出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2021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32亿元,增长24.7%,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4家;62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25.74亿元,同比增长56.7%。
  创新体系加速重塑
  近年来,安庆不断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重点院校和知名院所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依托高校资源建设一批实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
  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组织实施规上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四大行动”和“百家高校院所进千企计划”。2021年,全市1160家规上工业企业有创新活动,研发机构比例、研发活动企业均超过40%。69家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安庆市赛。新增4家省级众创空间和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筑梦新区“筑梦之星”和“筑梦空间”分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
  科创平台加快建设。2021年,全市已组建浙大安庆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合工大安庆汽车和装备制造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三个协同创新中心,环新集团、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和基础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7家。7家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库、2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库、4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库、2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库已经建立。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7家。
  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攻关。2021年,全市279个项目纳入市科技计划项目库,其中汽车、化工新材料等领域项目超过50项。围绕木本油料产业、竹木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实施林业科技创新专项18项。同时,我市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研发众包”“竞争后补助”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凝炼“工业扫码设备”“功能性光刻胶”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业链卡点技术项目。
  2021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7个,4家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成功获批,获省扶持资金2200万元,其中永驰婴童蓝晓艳团队获评A类,实现我市省A类人才团队“零”的突破。
  高新产业加速发展
  只有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聚合产学研优势,优化创新生态,才能增强创新驱动力。翻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每一步都离不开产学研合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