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长三角

从没车可卖到车不够卖

长三角车市“盛夏”热得“超预期”

  长三角是我国汽车产业重镇,也是汽车消费的大市场。今年3月以来,疫情影响长三角汽车产业链,汽车消费随之陷入低谷。而随着上海各车企于5月末复工复产,一度“失速”的长三角汽车产业已重回轨道。与此同时,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与各地刺激汽车消费举措的共同驱动下,长三角的车市终于走出阴霾。
  正值盛夏,长三角的车市和气温一样火热。
  多重利好下车市快速复苏
  5月末,长三角汽车产业开始逐步恢复元气。加速保供复产的同时,利好政策的落地,更是为低迷的车市注入强心剂。
  5月31日,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细则正式出台。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与国家层面的政策相呼应,长三角各地针对汽车消费,陆续出台鼓励和刺激举措。除了发放专项消费券这样的“常规操作”,各地亦有不少“自选动作”。比如浙江杭州新增投放4万个小客车指标,于6月20日以专项摇号方式一次性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市民发放;江苏南京下辖多区则推出购车补贴礼包,其中江宁区从6月3日至6月30日累计发放补贴1500万元。
  多重利好下,杭州某品牌4S店在6月单日的销售额一度近4000万元,另一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设在上城区的门店单日接待量达1100人次。
  江苏省盐城市东方汽车广场办公室主任商继成发现,一个多月来,市场人气和销售数字节节攀升,经销商们有了新烦恼,“四五月是没车可卖,现在则是车不够卖”。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震直截了当地用“非常好”三个字,形容6月份安徽车市的总体表现。据该商会统计,6月份,安徽全省销售汽车6.4万余台,销量环比增长37.78%,同比增长16.67%。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6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分析报告中,6月的销售数据,被描述为“超预期”。其中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增长35.3%。
下半年车市可能继续向好
  汽车行业欢欣鼓舞之余,大家都在思考,热度能够延续到几时?因为长三角多地目前实施或公布的提振汽车消费相关政策,将陆续到期。随着政策的退出,部分车型的价格也将逐步企稳,车市的热度能否延续,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2009年和2015年,国家也曾先后出台过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应政策。从过往的经验看,在政策红利周期内,汽车消费保持增长应该不成问题。”韩震表示,作为国家级的重磅政策,购置税减征将一直延续至年底,下半年的车市可能继续向好。
  按照汽车零售行业的市场规律,夏季往往是车市一年中的相对淡季,直至九十月逐步开始反弹,并最终在年末经销商的业绩冲刺阶段迎来销售高峰。考虑到本轮疫情影响的时长,韩震认为这一传统“周期律”也将随之延后一个半月左右:“按照6月的趋势,七八月的整体情况应该也会比较乐观。相对的,九十月可能会成为全年车市的关键期。”
  政策固然给力,车市也并非皆大欢喜。相比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的销售面临一定压力,尤其是10万元以下的基础车型和价格高昂的豪华汽车销售处境相对艰难。业内人士分析,现有政策红利对这两类车型的消费人群实际影响有限。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就全无机会。韩震认为,传统燃油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拉动作用,并不能被轻易舍弃或是替代。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细分,只要品质过硬,各种车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来源:7月20日《解放日报》」

■编后
  汽车产业链条长、拉动力强,是工业乃至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其综合性与带动性都首屈一指。我市着力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不过,发展汽车产业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是中国车市的“战略高地”,我们需要关注长三角车市的最新动向,研判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汽车产业如何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