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记者 李恒 董瑞丰)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持续优化创新、改善服务,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从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增强等5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成效。
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数字抗疫是疫情防控的亮点之一。我国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一省一码”,实现核酸检测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做好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切实保障公众有序出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从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增强等5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成效。
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数字抗疫是疫情防控的亮点之一。我国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一省一码”,实现核酸检测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做好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切实保障公众有序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