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宿松:小田变大田 群众喜开颜

  本报讯“以前每块田就几分亩,农机难耕作,也没有人愿意包,一直撂荒,现在把几块田并在一起,耕作更容易。”3月12日,正在农田里忙着春耕的刘红义高兴地说。
  近年来,宿松县千岭乡大力实施“小田变大田”工程,提高耕地有效种植面积,提升劳动生产率。谈起小田变大田的好处,新前村党总支书记夏长明心中有本帐,以先行推行该项目的张屋组来看,通过将以往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整平,铲除田坎间沟壑等,总面积增加7%。同时生产亩均成本下降10%,对外发包价格增加20%。“群众从‘小田变大田’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推动起来更顺利了,目前全村正在分步推进,力争到2024年全部实施完毕。”
  项目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群众有顾虑,干部有迟疑。如今尝到甜头的刘红义坦言在村里刚开始推行项目时有许多担忧,“担心田块合并了,经营权可能会丧失,自己的田块没有明确的
位置心里没底……。”在项目实施前,新前村组织两委干部认真确定实施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坚持群众主体,给农户吃上“定心丸”,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毛坝村,通过“小田变大田”原来的撂荒地成了“香饽饽”,前来投资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近期,安徽蓝魅公司负责人汪承华奔走在毛坝村的耕地整理现场,他流转的300多亩土地即将完成平整,正在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原来土地分散,生产不便,难以开展规模种植,现在通过田块置换合并,大多实现路相通、渠相连,种植成本随之下降。”汪承华说。毛坝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星是“小田变大田”的发动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对项目实施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实施‘小田变大田’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李树星说。
  (通讯员 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