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几千人的村子,出了29名博士生、54名硕士生,还有将近300名本科生。
“逆水偏要行舟,力争才能上游。”——这是答案。
再往西行90多公里入深山,便是太湖县百里镇。该镇共有几千人考取全国各大专院校,其中博士50多人、硕士150多人、学士2000多人。“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受尊重的人是老师。”村民们说。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答案。
这片热土,培养出院士、培养出将军,从这里走出去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亦数不胜数。
崇文重教,志存高远,是鹰击长空的底气,是傲视苍穹的自信。
春风化雨润无声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参天大树,它首先是种子。要让种子破土而出、迎光而上,就需要给予它肥沃的土壤。
呵护好每一颗“种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关于教育,人民群众急什么?盼什么?教育人就先干什么!“十四五”以来,安庆新建、改扩建学校340所,公办幼儿园55个,城区21个基础教育集团实现“一校多区”协同发展,72个城乡教育联合体覆盖104所乡村学校,有效保障孩子们就近入学需求。同时使义务教育巩固率维持在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长至94.62%,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88%。
“安庆人,最重视的就是教育。每年教育方面我们安庆都有许多好消息。”家住东部新城的市民崔琳女士说,“学校环境好了,教育资源均衡了,孩子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株株嫩芽茁壮生长,离不开富含营养的土壤,更离不开园丁们的辛勤浇灌。
全市现有正高级教师52人,各类名师6409人,占比超过10%。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安庆名优教师、班主任和校长脱颖而出。
野寨中学的王胜生老校长,12年如一日甘当守塔人,他自己就如一座灯塔,为野寨中学学子们指引航程。“我们老师,就是想孩子们好。”王胜生说。
在我们身边,有无数个和王胜生一样的老师,像萤火月光般为学子照亮前途。“全国最美教师”韩龙,将音乐教学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音乐新世界的大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市特教学校盲人教师张晨,用励志奋斗的经历,点亮残障孩子们的心灯……
少年应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同学们被浸润着、被感动着,被激励着……“延续延乔精神”“非遗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入选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全市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增加至33个。“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啦啦操示范学校”落户宜城。
同时,我市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步伐。安庆师范大学与25所国外高校结成友好合作学校,与国内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学校与安庆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3个产业学院(研究院),推进“一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校市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五年来,安庆师大学生在各类大型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0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推动职业教育向好发展。安庆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得全省首批培育项目立项,安庆职教集团连续4年获评全省A类。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用人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实现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陈月萍教授领衔的建筑工程技术团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接续争做栋梁材
精心培土、用心浇灌,春来暑往,种子终会长成大树。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曾说过,一代又一代人才走出安庆,有的扎根安庆,有的走出去又回来,有的走出去同时服务安庆。
“安庆当下,投资人才、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程和平院士坚定地说。
安庆人才辈出,在各自领域大展拳脚,为家乡增添光彩。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生物芯片的领军人物。
陈鲸,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空间监视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
吴东平,在国内首家发布数字PCR技术,建成国内首条自动化柔性微流控生物芯片生产线。
还有,投身航天事业的李国平、专注于机器人研究的郑叶来、从事地质研究工作的徐太平……
还有,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主任设计师叶建设、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系统指挥员王旭……
还有,韩定旺创办了卫康制药,李斌创办了蔚来汽车,陈奇星创办了长盈精密,洪清华创办了驴妈妈,孙涛勇创办了微盟。桂四海在香港组建了远航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新一代“船王”,吴曼青出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寿出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他们,是安庆教育事业发展的经历者、见证人。他们,是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和初心,看到了“崇文尚德、务实创新”的安庆精神。
他们,是安庆人的骄傲!潜山野寨中学59届校友徐世全将军曾说过:“母校的辛勤培育,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身体基础,更奠定了我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使我受益终生。希望莘莘学子能紧紧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继续腾飞,报效祖国!”
聚力建设,征程再起。国家发展需要年轻一代努力奋斗,立报国之志、成栋梁之才。
此刻,野寨中学号角铮铮,国防科技育英班的少年们正在集结。
此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已传遍安庆大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安庆教育名城建设,东风正当时,奋进在路上……
“逆水偏要行舟,力争才能上游。”——这是答案。
再往西行90多公里入深山,便是太湖县百里镇。该镇共有几千人考取全国各大专院校,其中博士50多人、硕士150多人、学士2000多人。“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受尊重的人是老师。”村民们说。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答案。
这片热土,培养出院士、培养出将军,从这里走出去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亦数不胜数。
崇文重教,志存高远,是鹰击长空的底气,是傲视苍穹的自信。
春风化雨润无声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参天大树,它首先是种子。要让种子破土而出、迎光而上,就需要给予它肥沃的土壤。
呵护好每一颗“种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
关于教育,人民群众急什么?盼什么?教育人就先干什么!“十四五”以来,安庆新建、改扩建学校340所,公办幼儿园55个,城区21个基础教育集团实现“一校多区”协同发展,72个城乡教育联合体覆盖104所乡村学校,有效保障孩子们就近入学需求。同时使义务教育巩固率维持在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长至94.62%,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88%。
“安庆人,最重视的就是教育。每年教育方面我们安庆都有许多好消息。”家住东部新城的市民崔琳女士说,“学校环境好了,教育资源均衡了,孩子们从小就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一株株嫩芽茁壮生长,离不开富含营养的土壤,更离不开园丁们的辛勤浇灌。
全市现有正高级教师52人,各类名师6409人,占比超过10%。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安庆名优教师、班主任和校长脱颖而出。
野寨中学的王胜生老校长,12年如一日甘当守塔人,他自己就如一座灯塔,为野寨中学学子们指引航程。“我们老师,就是想孩子们好。”王胜生说。
在我们身边,有无数个和王胜生一样的老师,像萤火月光般为学子照亮前途。“全国最美教师”韩龙,将音乐教学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音乐新世界的大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市特教学校盲人教师张晨,用励志奋斗的经历,点亮残障孩子们的心灯……
少年应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同学们被浸润着、被感动着,被激励着……“延续延乔精神”“非遗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入选全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全市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增加至33个。“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啦啦操示范学校”落户宜城。
同时,我市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步伐。安庆师范大学与25所国外高校结成友好合作学校,与国内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学校与安庆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3个产业学院(研究院),推进“一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校市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五年来,安庆师大学生在各类大型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0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推动职业教育向好发展。安庆市域产教联合体获得全省首批培育项目立项,安庆职教集团连续4年获评全省A类。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用人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办学,实现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陈月萍教授领衔的建筑工程技术团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接续争做栋梁材
精心培土、用心浇灌,春来暑往,种子终会长成大树。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曾说过,一代又一代人才走出安庆,有的扎根安庆,有的走出去又回来,有的走出去同时服务安庆。
“安庆当下,投资人才、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程和平院士坚定地说。
安庆人才辈出,在各自领域大展拳脚,为家乡增添光彩。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生物芯片的领军人物。
陈鲸,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空间监视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
吴东平,在国内首家发布数字PCR技术,建成国内首条自动化柔性微流控生物芯片生产线。
还有,投身航天事业的李国平、专注于机器人研究的郑叶来、从事地质研究工作的徐太平……
还有,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主任设计师叶建设、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系统指挥员王旭……
还有,韩定旺创办了卫康制药,李斌创办了蔚来汽车,陈奇星创办了长盈精密,洪清华创办了驴妈妈,孙涛勇创办了微盟。桂四海在香港组建了远航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新一代“船王”,吴曼青出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寿出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他们,是安庆教育事业发展的经历者、见证人。他们,是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才。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和初心,看到了“崇文尚德、务实创新”的安庆精神。
他们,是安庆人的骄傲!潜山野寨中学59届校友徐世全将军曾说过:“母校的辛勤培育,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和身体基础,更奠定了我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使我受益终生。希望莘莘学子能紧紧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继续腾飞,报效祖国!”
聚力建设,征程再起。国家发展需要年轻一代努力奋斗,立报国之志、成栋梁之才。
此刻,野寨中学号角铮铮,国防科技育英班的少年们正在集结。
此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已传遍安庆大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安庆教育名城建设,东风正当时,奋进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