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定期和社区居民交流分享经验、切磋技艺

老党员用作品讲述时代故事


□ 全媒体记者 刘惠子
  通讯员 黄俊 文/图他是独具慧眼的手艺人,普通的树桩、石头,在他的改造下能“化腐朽为神奇”;他是扎根基层文化事业的志愿者,他将家国情怀融入自己的作品,传承红色文化,讴歌美好时代……他就是迎江区新河街道党员志愿者汪泽江。
  在迎江区新河街道曙光社区趣缘活动室,各类奇石、根雕、烙画、书法、剪纸等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每周三和周六下午,都有不少社区居民来交流参观。“汪老每隔几天就和我们分享作品,最近展示的根雕与石雕相结合的作品《江豚》真是惟妙惟肖,跟着他见识了很多新作品,听了不少老故事。”居民陆昌琼说,汪老把社区活动室打造成文化展示平台,大家都喜欢在这里相互交流、切磋技艺。
  今年78岁的汪泽江参过军,上过抗美援越的战场,退伍后在安庆326地质队工作。“我家五代都是篾匠手艺人,参军之前就是靠手艺吃饭。退伍工作后,长期的地质工作经历,让我对奇石、树桩等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汪泽江说,利用闲暇时光打磨各种石头与根雕作品成为他多年以来最大的兴趣爱好。从2012年至今,他创作的作品多达300件,内容多样、造型各异。
  2018年,退休后的汪泽江成为了社区文化站的志愿者,老人有了更多的时间打磨自己的作品。他告诉记者,其最擅长的根雕作品大都取材于自然界的各类残破树根,根据其在岁月中形成的嶙峋、皱褶、疤眼、洞穴等残缺特征,结合原始材料的形态进行艺术创作,最终使得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寓意深刻。其中《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豚》等作品,更是表达了汪老对根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
  2021年“七一”前夕,有着55年党龄的汪泽江在一次山上“寻宝”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老树根的弯度很像镰刀,于是带回来,经过去皮、清洗、打磨,历时近一个月完成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后来还获了奖,被很多单位借去展览。”汪泽江说,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身边人愿意倾听他与作品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汪老外出“寻宝”的次数少了很多,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活动室,翻阅老物件,打磨新作品。“你们看,这是我们多年前收藏的一块黄大石,如今色泽和纹理更耐看了些。”4月3日下午,汪泽江在社区活动室里跟其他几位热爱文艺的居民交流着。有人提议汪老将这块黄大石打磨成一件生肖作品,汪老点头认可,起身很快从一堆树桩中找出一件造型细长弯曲的树根,三两下功夫将石头与树桩契合到一块。“有了这个龙形树桩的衬托,生肖工艺品的造型感就更强了。”汪老很满意大家的建议,打算尽快完成这件作品。
  在趣缘活动室另一侧墙上,还张贴着书法、灯谜、剪纸和布贴画等作品,这些都是由其他热心居民创作的,从历史故事到成语解释,从人文景观到社会公德教育,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在汪泽江的带领下,现如今,社区多才多艺的居民越来越多。活动室还经常举办书法、绘画交流会,书画爱好者免费向社区居民传授书画技艺。社区居民汪长才是灯谜爱好者,他也经常通过社区活动室的平台,和居民们分享灯谜方面的知识。“大家聚在一起开展互动,交流心得,放松了心情,愉悦了身心。”汪长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