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安庆传奇

本版标题

卧松云舫徐兰坡


  知道徐兰坡的人不多。200年前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安庆徐兰坡,少年好学,得余断章零句,必手抄之。余游黄山,来舟中诵其所作。《夏夜》云:“萤火绕篱飞,风轻荷气微。几竿斜竹影,随月上人衣。”《偶成》云:“屋边松树经春长,栖鸟不知巢渐高。”《大观亭宴集》云:新旧痕留衣上酒,往来影乱席前船。”又:“绿杨深护倚楼人”七字亦佳。
  200年后,安徽省博物院青年学者刘东撰写“邓石如与大观亭”一文,述及乾隆五十四年(1789)徐兰坡与邓石如相会安庆石麟堂东塾的一段旧闻,出处为邓石如和西泠女史大观亭题壁诗的序言,原件藏安徽省博物院,现在正在合肥公开展出。
  不久前,安庆书肆里出现一本叫《卧松云舫遗稿》的诗集,从序言、题词、跋语上看,就是出自鲜为人知的徐兰坡。不过诗集的正篇却标明作者是歙县的徐炜彤生。一头雾水的我搜遍互联网,就是找不着“安庆徐兰坡”和歙县徐炜彤生的关联,在国家图书馆古籍目录里,也不见《卧松云舫遗稿》的踪影。后来,《卧松云舫遗稿》辗转流到懒悟艺术馆,我一眼就相中了这本“身份不明”的诗集,因为歙县徐炜彤生,就是“安庆徐兰坡”。
  在由安庆市档案局编撰的《布衣大师邓石如》的年谱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冬(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邓石如)由故里到安庆,赴石麟堂访歙县徐兰坡。编者在徐兰坡之后添了附注:名炜,字彤生,此时在安庆。接着说:(邓石如)和徐炜过性园,与潘兰如、李晴园燕集王武林,分别作诗志之。
  一晃四年过去了,这段文字,如依稀往梦,残存在我的脑海里。正是这段残存的记忆,让我一眼结缘《卧松云舫遗稿》,这才有了和歙县徐炜彤生(“安庆徐兰坡”)200年后抵膝相谈的缘份。
  这是一本纸捻穿装的木刻本,十行单鱼尾,白棉纸印成。虽然缺失封面封底,却以折叠的旧纸替之,以棉线再订。旧主似乎对这本诗集情有独钟。不过,前后两张折叠的旧纸,竟出自一副蜡笺寿联的上阙,我忍不住翻起探看,依稀辨出“吴母郑老孺人六旬双寿”几个字,从墨痕和纸色上看,似是清末民初的故物。
  带着几分惋惜,我打开内封。扉页的正面缺失,背面是卧松云舫遗稿六个隶字,远绍汉规,近得完白。作序的洪梧字桐生,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翰林院编修、沂州知府,后来参编《全唐诗》,主讲扬州梅花书院。梅花书院是“扬州学派”的滥觞之地,从王念孙、汪容甫、
  孙星衍、姚姬传流连于此,不难想象洪梧的学识和地位。而这位科举出身的洪梧,偏偏对科举制度颇有微词:有唐开先设科,取士及第登庸甚多,君子厥后,而对于埋头八股之中的迂腐学究,更是贬其为素乏登高之才。原来洪梧钟情的是肆应接物之周、语言动作之妙、无一不本诸性情的徐兰坡,钟情的是笃志好学不事帖括、不累于一切时尚应试体举的徐兰坡,钟情的是作诗敏捷、不费思索援笔立就、如风之过、自鸣天籁的徐兰坡。难怪徐兰坡在武庙山堂报之以李:生于同里缘非偶,交到忘年情更亲。
  为《卧松云舫遗稿》题词的,有鲁璸、凌荣、朱启善、严骏生。凌荣号香雨,绍兴人,著有《香雨诗钞》三卷;朱启善、严骏生皆南京人,同为袁枚弟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安庆诗人,以“二村”为最。一村为李葂字啸村,又一村就是鲁璸,字星村。有意思的是,专写性情之诗、不作应试之文的鲁星村倦游归里,和诸友相约贵池杏花村,同行的徐兰坡一口气写了八首诗,可见二人的声气相同。
  付之剞劂的体例,是前序、再题、正文、后跋。而《卧松云舫遗稿》偏偏不走寻常路,题词之后即是跋文。一跋是仪征的方震。己酉初春(1789),14岁的方震在大观亭畔,和风采飘飘的徐兰坡,从一见如故到终生折服:玩诵再三,顿抒夙慕、益我良深。其不矜才作意处,纯任自然有香山之风焉;其豪逸骀宕处,别开生面而有遗山之趣焉。二跋是袁枚的族人袁廷璜,以为徐兰坡的诗与随园先生沆瀣一气、笙磐同音。
  嘉庆18年,《卧松云舫遗稿》由徐兰坡之子徐元鼎,于父执及友人处悉心搜集,辑和家中存者,汇为上下两卷,共得132首。每首诗后,或有袁简斋太史(袁枚)、鲁星村广文(鲁璸)、姚姬传山长(姚鼐)点评,或有方长卿、梅鹤塘诸君批注,如此诗文交契,似有仙则名之山、似有龙则灵之水,在我的心目中,《卧松云舫遗稿》足以跻身善本之列。
  《卧松云舫遗稿》中的“仙”,除了为序、题词、作跋的,还有邓石如,还有来自杭州的小卿、幼卿姐妹俩。“邓石如与大观亭”的作者刘东介绍,200年前的邓石如写过:从田间来,徐子兰坡下榻于石麟堂之东塾,寒夜兰坡偶得一纸相示,且嘱和之。一纸是小卿、幼卿姐妹唱和大观亭的两首诗,通过徐兰坡的递传,才有了邓石如和西泠女史大观亭题壁诗二首并序和跋。而徐兰坡也意犹未尽,附和二首:
  其一江天风景爱游观,更上高亭一倚栏。想见春衫霑细雨,行经芳径怯轻寒。看山薄莫停皖水,打浆来朝入永安。大雅才华兼小雅,香闺似此比肩难。
  其二云水苍茫客路寒,落帆惊起梦初残。拟将阿姊登临意,遥对高亭指点看。游兴那堪逢旅病,吟情聊尒寄江干。两枝斑管春帆底,同写乌丝细界兰。第二天,邓石如、徐兰坡、鲁星村、潘兰如、李晴园在王武林园林拈字分赋,徐兰坡吟道:
  天际园林点缀工,知君能继辋川踪。停舟似坐春江水,叠石都成黄海峰。槛外山光浮翠远,当筵诗性泼醅浓。分题吟上寒宵月,竹树梅花影万重。在性园,邓石如刚刚挥就“游王氏性园作”,徐兰坡即唱“同邓顽白过性园”一首:
  乘兴偕吟侣,登临怀抱开。帆樯当槛出,江水接天来。磊石苔今满,名花手旧栽。主人亲潇洒,永夜共啣杯。诗兴勃发的“群仙”们,又登大观亭。觥筹交错之间,徐兰坡酣作“大观亭宴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激赏的“新旧痕留衣上酒,往来影乱席前船”,即是此诗的颌联。
  徐兰坡不仅能诗,还兼擅丹青,曾绘“茅屋读书图”,并作排律一首:“男儿意气当四方,读书有用方为良。不能对筞论侃侃,亦当骑马驰沙场。”随后题诗题句的,有袁枚、姚鼐、鲁璸、王右弼、仲鹤庆、潘兰如、陈毅、李治一等,邓石如作诗二首,其一为:开卷斯须认得真,眼前身即画中身。北窗若更能高卧,便是羲皇以上人。看来,徐兰坡的“卧云松舫”,实出邓石如的机杼。
  徐兰坡是歙县人,以同里至交歙人洪梧为证。不过徐兰坡,当年寓居石麟堂,而后结屋盛唐山;在安庆为周蓉衣作长江送别图,在皖江为袁枚送还金陵;过性园,分赋王武林园林,登大观亭,和西泠女史之韵;游杏花村,游南岳山,到程蘅衫卷石山房题壁,晚集地藏庵赏桂听禅;交潜山县令倪春岩、怀宁县令沈南春,与安庆司狱许健庵你酬我唱。在袁枚的心目中,徐兰坡非安庆人莫属。
  徐兰坡的诗友潘兰如,本是扬州人,其大半生都寄居安庆,为姚鼐弟子,故而陈诗在《皖雅初集》中,把潘兰如归为怀宁籍,后来坊间一直沿用此说。其实,是安庆的山水人文,吸引了徐兰坡、潘兰如们流连忘返。而徐兰坡、潘兰如们,又以他们的诗文笃行,为第二故乡添色增光。我想,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文脉赓续的一个侧影吧。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