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茅山上刨出金娃娃
43岁的李胜利,一门心思扑在村子里的荒山上,已经整整15年了。10月30日上午,一个并不十分晴朗的秋日,桐城市龙腾街道望城村胜利苗圃基地里弥漫着这个季节独有的桂花香。基地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园林,花卉苗木齐齐整整,其间还分布着蜿蜒的小道和曲折的小河。
园林中,花香里,李胜利正拿着剪刀,精心为基地内的罗汉松“梳妆打扮”“凸造型”。“这棵树我自己非常喜欢,有人出5000块我都没卖。”对于爱树,他总会投去欣慰的目光。
说起来,他与树结缘,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上世纪90年代,如同当时无数高中毕业生一样,刚刚毕业,便和村上的年轻人一起外出打工。
“主要也是做花卉苗木行业。走过了不少大城市,城市绿化见过不少,就觉得我们老家在这方面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二十一世纪初,李胜利回乡调查发现,当时桐城市的市政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大多要从外地采购,其中不乏路途十分遥远的。“有时还不及时不够数,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方很头疼。”
创业不是脑门一热就拍脑袋决定的事情。深入做过市场调查后,他做了决定: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风口;作为一名村里娃,他也想回家。
于是,2006年初,他回到了望城村。当然,他并非空手而来,带着在外打工所积攒的50万元积蓄,以及丰富的苗木栽培技术。
而这一切,最终都投入到望城村的万庄、邓庄、栗元、李庄4个村民组1080亩的荒山野地里,那里曾是漫山遍野的芭茅和杂树。“我透露出要办苗圃基地的意愿时,村两委非常支持:一方面,基地能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家乡的发展和老乡的增收;另一方面,芭茅山防火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种苗圃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万事开头难。基地初创的那段日子里,李胜利每天凌晨4时准时起床,一直干到晚上9时,基本是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都扑在这片荒山上。除了打理苗木,还有通往山头的弯曲小道,以及山上所有的建筑设施,每一处都有他挥洒下的汗水。
当然,创业也不是体力活,还需要动脑的。尽管在苗木行业打拼多年,但李胜利并不会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借助专业人士的智慧:他不仅多次取出土壤样品,送给专家鉴定,还经常把大学教授请进苗圃,现场指导……
在这个人们从未见过苗木基地的村子里,李胜利的举动免不了招来质疑:“我们一辈子搞不出什么名堂,顶多在山上找点柴火。你个毛头小伙,还能在芭茅山上刨出个金娃娃?”
事实证明,他真的在芭茅山上刨出了金娃娃——13年来,他栽种的香樟、桂花、红豆杉、广玉兰等11个名贵品种皆已成林。目前,该公司总资产2200万元,是省龙头企业,现有员工60人。公司采用温室育苗和先进喷灌技术,承接合肥、安庆等地绿化工程,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
对于这个从芭茅山上刨出金娃娃,他并没有自己独享——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同时,李胜利还积极吸纳周边村庄弱劳力在基地稳定就业,每年增加当地农民劳务收入60万元。目前在苗圃常年务工的14人,其中脱贫户5人。
“我在苗圃就干点锄锄草剪剪枝的,活不累离家近,一年还能挣三万元,很满意。”现年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秀芳,是李胜利主动联系她,并聘请她到苗圃务工的。
“我一开始跟陈大姐承诺,只要她身体允许,自己愿意到苗圃干力所能及的活,就永不辞退!”对于陈秀芳的“满意”,李胜利又一次强调了当初的承诺。
对乡亲们承诺,他正在践行着。对于家乡的承诺,他也在践行着。
望城正在打造“望城东南隅,十里桂花香”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哪怕只能为家乡发展献上一个‘十里桂花香’,我回乡创业这一趟路,也就算是没走错!”李胜利说。
全媒体记者 何飞
园林中,花香里,李胜利正拿着剪刀,精心为基地内的罗汉松“梳妆打扮”“凸造型”。“这棵树我自己非常喜欢,有人出5000块我都没卖。”对于爱树,他总会投去欣慰的目光。
说起来,他与树结缘,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上世纪90年代,如同当时无数高中毕业生一样,刚刚毕业,便和村上的年轻人一起外出打工。
“主要也是做花卉苗木行业。走过了不少大城市,城市绿化见过不少,就觉得我们老家在这方面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二十一世纪初,李胜利回乡调查发现,当时桐城市的市政绿化所需的各种苗木大多要从外地采购,其中不乏路途十分遥远的。“有时还不及时不够数,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方很头疼。”
创业不是脑门一热就拍脑袋决定的事情。深入做过市场调查后,他做了决定:作为一名创业者,他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风口;作为一名村里娃,他也想回家。
于是,2006年初,他回到了望城村。当然,他并非空手而来,带着在外打工所积攒的50万元积蓄,以及丰富的苗木栽培技术。
而这一切,最终都投入到望城村的万庄、邓庄、栗元、李庄4个村民组1080亩的荒山野地里,那里曾是漫山遍野的芭茅和杂树。“我透露出要办苗圃基地的意愿时,村两委非常支持:一方面,基地能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家乡的发展和老乡的增收;另一方面,芭茅山防火一直是一件头疼的事,种苗圃也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万事开头难。基地初创的那段日子里,李胜利每天凌晨4时准时起床,一直干到晚上9时,基本是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都扑在这片荒山上。除了打理苗木,还有通往山头的弯曲小道,以及山上所有的建筑设施,每一处都有他挥洒下的汗水。
当然,创业也不是体力活,还需要动脑的。尽管在苗木行业打拼多年,但李胜利并不会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借助专业人士的智慧:他不仅多次取出土壤样品,送给专家鉴定,还经常把大学教授请进苗圃,现场指导……
在这个人们从未见过苗木基地的村子里,李胜利的举动免不了招来质疑:“我们一辈子搞不出什么名堂,顶多在山上找点柴火。你个毛头小伙,还能在芭茅山上刨出个金娃娃?”
事实证明,他真的在芭茅山上刨出了金娃娃——13年来,他栽种的香樟、桂花、红豆杉、广玉兰等11个名贵品种皆已成林。目前,该公司总资产2200万元,是省龙头企业,现有员工60人。公司采用温室育苗和先进喷灌技术,承接合肥、安庆等地绿化工程,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
对于这个从芭茅山上刨出金娃娃,他并没有自己独享——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同时,李胜利还积极吸纳周边村庄弱劳力在基地稳定就业,每年增加当地农民劳务收入60万元。目前在苗圃常年务工的14人,其中脱贫户5人。
“我在苗圃就干点锄锄草剪剪枝的,活不累离家近,一年还能挣三万元,很满意。”现年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秀芳,是李胜利主动联系她,并聘请她到苗圃务工的。
“我一开始跟陈大姐承诺,只要她身体允许,自己愿意到苗圃干力所能及的活,就永不辞退!”对于陈秀芳的“满意”,李胜利又一次强调了当初的承诺。
对乡亲们承诺,他正在践行着。对于家乡的承诺,他也在践行着。
望城正在打造“望城东南隅,十里桂花香”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哪怕只能为家乡发展献上一个‘十里桂花香’,我回乡创业这一趟路,也就算是没走错!”李胜利说。
全媒体记者 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