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资源 做强绿色产业
“红绿”融合点“绿”成金
近年来,岳西县包家乡依托红色资源,做强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红绿”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初秋的包家乡鹞落坪村虽然没有夏日的繁华,但仍然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中午时分,红土情客栈王家福一家忙着不停,为来自南京的客人准备午餐。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张素华赞不绝口,据张素华介绍,这是她第二次来到鹞落坪,是和旅游团队过来的,这次住一个星期,这里空气好、吃得也好,是康养休闲的好地方。
鹞落坪曾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机关驻地,被誉为“红色鹞落坪”。1935年红二十八军在河图凉亭坳重建,在转战途中进入鹞落坪,见这里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便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鹞落坪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的大本营和游击中心根据地。
2008年,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正式开放,家在军政旧址大门入口的王家福和另一户村民开始在全村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如今,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家福的两个儿子和女儿王芳也先后办起了农家乐,每家的年纯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王芳还成为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的讲解员。据王芳介绍,今年军政旧址已接待游客18万余人,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接待量,现在农家乐的生意根本不用愁,在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除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包家乡全境还是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指数平均每立方厘米2万个单位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08%,夏季最高气温26℃,是一处天然避暑胜地。
鹞落坪村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立足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清凉经济。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136户,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近300人,今年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全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为了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近年来,鹞落坪村全力打造“鹞落坪村特色红色小镇”,共计投入4500万余元先后施行人居环境改造和沿街农家乐外立面改造,融入更多红色元素,整体提升农家乐景观和品质。与此同时,还成立农家乐协会,组建义警队,来提升管理的软实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如何赓续红色血脉,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做强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是包家乡各村共同“课题”。
石佛村是传统的茶叶大村,全村建有高标准茶园3300亩,为了提高茶农收入,石佛村通过多年的探索,以“党支部+茶叶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6+模式,大力实施茶园有机化管理,打生态牌,走有机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石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军介绍,一开始推行有机化管理,茶农是非常不适应,因为使用除草剂和化学肥料,省力、省工又省钱。为了推进工作,减轻茶农在有机化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村“两委”研究决定,茶农购买的除草机由村里补助50%,茶园需要的菜籽饼肥也由村里统一采购,并给予40%补助。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茶叶面源污染,经征求村民意见,村“两委”决定从2021年10月1日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如今石佛村的茶叶全部通过有机认证,茶叶品质得到市场认可。
随着茶叶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前来购茶的客商不断增多,茶农冯金波建起了石佛山居民宿,打造茶旅融合的成功模式。
今年,石佛村实现人均茶叶收入1万元,户均3.5万元的目标,茶农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在谈到未来发展时,王军满怀信心,“我们石佛村将持续地走生态立村、茶旅富村、有机强村发展之路,坚持党建引领、品牌保护、茶旅融合、有机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近年来,包家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对效益低的土地,撂荒地等进行整合,带领村民发展四季豆、甜玉米等,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由村集体统一发放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我们村‘两委’主动到南京、合肥、安庆等地市场对接,最终选择了与合肥生鲜传奇和岳西好又多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定时、定量、稳定提供农产品,今年价格稳定、不愁销路,群众的种植热情高,我们明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包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同传高兴地说。
今年,包家村共种植四季豆、甜玉米300余亩,将带动165户农民增收120余万元。
有了收入,66岁的残疾人万经和见人就说:“原来我们老百姓老实,搞不到钱,在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今年,我们村里给我带来两大产业,一是四季豆,二是甜玉米,村里还想方设法地帮着销售,今年有五六千元收入,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包家乡立足“红色”“绿色”两大资源,进一步巩固提升茶产业、高山蔬菜、红色旅游、清凉经济等优势产业,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保护,实现了村村有特色、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通讯员 汪宏方 叶蓉 方芳
初秋的包家乡鹞落坪村虽然没有夏日的繁华,但仍然有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中午时分,红土情客栈王家福一家忙着不停,为来自南京的客人准备午餐。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张素华赞不绝口,据张素华介绍,这是她第二次来到鹞落坪,是和旅游团队过来的,这次住一个星期,这里空气好、吃得也好,是康养休闲的好地方。
鹞落坪曾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机关驻地,被誉为“红色鹞落坪”。1935年红二十八军在河图凉亭坳重建,在转战途中进入鹞落坪,见这里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便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鹞落坪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的大本营和游击中心根据地。
2008年,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正式开放,家在军政旧址大门入口的王家福和另一户村民开始在全村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如今,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家福的两个儿子和女儿王芳也先后办起了农家乐,每家的年纯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王芳还成为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的讲解员。据王芳介绍,今年军政旧址已接待游客18万余人,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接待量,现在农家乐的生意根本不用愁,在旅游旺季更是一房难求。
除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包家乡全境还是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指数平均每立方厘米2万个单位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5.08%,夏季最高气温26℃,是一处天然避暑胜地。
鹞落坪村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立足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清凉经济。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136户,带动周边群众务工近300人,今年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全村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为了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近年来,鹞落坪村全力打造“鹞落坪村特色红色小镇”,共计投入4500万余元先后施行人居环境改造和沿街农家乐外立面改造,融入更多红色元素,整体提升农家乐景观和品质。与此同时,还成立农家乐协会,组建义警队,来提升管理的软实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如何赓续红色血脉,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做强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是包家乡各村共同“课题”。
石佛村是传统的茶叶大村,全村建有高标准茶园3300亩,为了提高茶农收入,石佛村通过多年的探索,以“党支部+茶叶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6+模式,大力实施茶园有机化管理,打生态牌,走有机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石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军介绍,一开始推行有机化管理,茶农是非常不适应,因为使用除草剂和化学肥料,省力、省工又省钱。为了推进工作,减轻茶农在有机化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村“两委”研究决定,茶农购买的除草机由村里补助50%,茶园需要的菜籽饼肥也由村里统一采购,并给予40%补助。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茶叶面源污染,经征求村民意见,村“两委”决定从2021年10月1日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如今石佛村的茶叶全部通过有机认证,茶叶品质得到市场认可。
随着茶叶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前来购茶的客商不断增多,茶农冯金波建起了石佛山居民宿,打造茶旅融合的成功模式。
今年,石佛村实现人均茶叶收入1万元,户均3.5万元的目标,茶农收入比去年增加了20%。在谈到未来发展时,王军满怀信心,“我们石佛村将持续地走生态立村、茶旅富村、有机强村发展之路,坚持党建引领、品牌保护、茶旅融合、有机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近年来,包家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对效益低的土地,撂荒地等进行整合,带领村民发展四季豆、甜玉米等,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由村集体统一发放种子,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我们村‘两委’主动到南京、合肥、安庆等地市场对接,最终选择了与合肥生鲜传奇和岳西好又多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定时、定量、稳定提供农产品,今年价格稳定、不愁销路,群众的种植热情高,我们明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包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同传高兴地说。
今年,包家村共种植四季豆、甜玉米300余亩,将带动165户农民增收120余万元。
有了收入,66岁的残疾人万经和见人就说:“原来我们老百姓老实,搞不到钱,在家里没有经济来源。今年,我们村里给我带来两大产业,一是四季豆,二是甜玉米,村里还想方设法地帮着销售,今年有五六千元收入,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包家乡立足“红色”“绿色”两大资源,进一步巩固提升茶产业、高山蔬菜、红色旅游、清凉经济等优势产业,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保护,实现了村村有特色、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通讯员 汪宏方 叶蓉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