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第一版)
  疫情防控,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行业的事。从综合协调到医疗防控,从物资供给到交通保障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各个小组缺一不可,每个部门都在这场战疫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联防联控专班推进制度增强了各部门的凝聚力,为形成全市防疫“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群防群治 全员发动
  4月7日早上,迎江区华中路街道永胜社区天一家园9号楼单元长付慧玲,一起床便打开手机,通过微信群和居民们一一了解情况,并叮嘱他们做好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包保48户居民,上门摸排、信息日报,在疫情防控基层一线,她已经连续奋战2个月了。“五个清仓见底”专项行动中,迎江区在全市率先推出“单元长”制,设立2000余名单元长,对辖区所有居民楼实现全覆盖。
  疫情防控,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为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我市在城乡社区普遍实行网格长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单元长、联防长制,共设单元长14910人、联防长12880人。单元长、联防长,发挥人熟地熟语言通的优势,实现群众的事情自己办,有利于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为调动党员干群参与“两长制”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市还建立“两长”人员选聘、业务培训、管理监督、经费保障等制度,建立把骨干“两长”发展为中共党员、中共党员培养成骨干“两长”的双向培养机制。各地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纷纷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鼓励动员群众及时主动报告与患者的接触史和发热等症状情况,形成群防群治合力,形成“安庆众志成城、我们一起设防”的良好氛围。
  近期,大观区花亭路街道花亭北村社居委党委书记王玉丽带着同事们,一直在紧盯重点对象、防止境外输入。该社区有居民14400余名、居民楼99栋,是典型的老旧开放式社区,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专项行动中,王玉丽带着9个网格长、99个单元长,全员上岗、夜以继日、挨户上门、摸排登记。“那段时间,每个人每天都是连轴转,用逐户上门摸底的土办法,摸清了底数。”她说。
  不只花亭北村社区,专项行动中,全市各方力量齐上阵,市县两级机关事业单位抽调干部9000余人下沉基层社区(村)开展帮扶;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广大群众投身抗疫一线,积极自我申报、做好防护,积极捐献捐赠、志愿服务、配合防控,共同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各方一起发力,尤其群防群治是疫情防控的胜利之本。疫情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广大群众自觉履行责任,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这是疫防工作取得突破的力量源泉。
  科技支撑 整合资源
  专项行动中,面对海量数据、海量信息,要做到清仓见底,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科技作用的凸显,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
  公安、交通、外事、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核酸检测等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共享联动,通过公安科技、安康码APP等渠道,精准锁定重点人群,组织专家会诊科学救治,既提升了工作精准度,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化繁为简、科学排查、精准排查,为一线人员排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各地还充分利用“两长+科技”手段,通过建立微信群、指导居民使用健康信息登记APP等方式,将“面对面”交流转变为“屏对屏”沟通,既降低了感染风险,也增进了情感交流,搭起了党委政府、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实现了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的双赢双增效。
  除了科技手段外,专项行动过程中,我市还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及时帮助解决检测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核酸检测人员的增加,及时与市外6家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对接,加快核酸检测效率,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2月13日以来,我市共检测核酸样本36628份,其中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检测32511份样本,占全市核酸检测总数的89%,为全市快速实现“清仓见底”、动态清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同时整合资源,对所有排查出的病例,第一时间转移至市级定点医院,集中全市优质资源,坚持“一人一团队,一人一方案”,严格执行病程进展“一日一讨论”“一日一评估”、院内多学科和上级专家远程会诊制度,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有效减少重症病例发生,有力阻断确诊病例的上升和疫情的继续扩散。
  “疫情防控中,我市各项机制高效运转,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五个清仓见底”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组负责人方智说,从守住道口、社区、发热门诊各大关口,到建立排查发现、研判核查、处置反馈、督查督导的工作机制,再到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企业、社区、学校、个人等各类主体责任,做到环环相扣、形成闭环,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最大程度消灭了疫情传播的“种子”。
  记者 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