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速
市民进行企业注册登记后在窗口进行线下认证。记者 罗少坤 摄
“网上办”“邮寄办”“限流办”“预约办”……今年疫情发生后,宜秀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应对,减少人员聚集,同步保障政务服务高效便捷运行,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在这期间,旨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速,成效进一步显现。
“您好,请提供您的营业执照和身份证。”“请将后台给您的手机发的验证码告诉我。”“请摘下口罩,往左边一点,对准人像采集摄像头。好的,认证完成,系统之后会将注册密码发到您的手机上。”
4月8日下午4时许,在宜秀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何亮海、何院梅夫妻二人刚在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办完个体户注册登记手续,就被引导到对面工作人员鲁嘉睿的窗口,进行线下认证。
“线下认证即在现场由我们帮助完成在省政务服务网的法人用户注册,注册完成,今后市民就可以登录该网站,自行网上办理登记、变更等业务。”鲁嘉睿说。
何亮海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今年都50多岁了,想开一家快餐店,但是注册登记不会在网上操作,就来大厅现场办理了。来前提前联系过,带了该带的材料,现场填表登记,前前后后10多分钟就办好了。“只跑一次就能办结,很方便。”何亮海说。
宜秀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去年7月开始运行,大厅内宽敞明亮,设有36个服务窗口和1个婚姻登记处,涵盖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教体局、卫健委等部门窗口。受疫情影响,至今年3月初,窗口全部恢复运行,每天40余名工作人员面向市民群众提供服务。
“网上办”“邮寄办”“限流办”“预约办”……今年疫情发生后,宜秀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应对,减少人员聚集,同步保障政务服务高效便捷运行,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在这期间,旨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速,成效进一步显现。
“疫情发生以来,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个体户注册登记等业务的市民群众越来越多。”宜秀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杨淑娟介绍道。两个半月以来,全区通过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的企业、个体户目前已办结273件,变更登记已办结119件。
全程电子化登记适用企业、个体户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完成办理,不需提交纸质材料,后台审核通过后直接领取营业执照。
“现在90%以上的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线上提交材料,后台进行审批,如果线上办理申请时市民选择了邮寄,办理好的营业执照和印章还会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可实现‘零见面审批’。”杨淑娟说,“目前,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以现场办理形式为主,‘最多跑一次’。”
记者 罗少坤
“您好,请提供您的营业执照和身份证。”“请将后台给您的手机发的验证码告诉我。”“请摘下口罩,往左边一点,对准人像采集摄像头。好的,认证完成,系统之后会将注册密码发到您的手机上。”
4月8日下午4时许,在宜秀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何亮海、何院梅夫妻二人刚在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办完个体户注册登记手续,就被引导到对面工作人员鲁嘉睿的窗口,进行线下认证。
“线下认证即在现场由我们帮助完成在省政务服务网的法人用户注册,注册完成,今后市民就可以登录该网站,自行网上办理登记、变更等业务。”鲁嘉睿说。
何亮海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今年都50多岁了,想开一家快餐店,但是注册登记不会在网上操作,就来大厅现场办理了。来前提前联系过,带了该带的材料,现场填表登记,前前后后10多分钟就办好了。“只跑一次就能办结,很方便。”何亮海说。
宜秀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去年7月开始运行,大厅内宽敞明亮,设有36个服务窗口和1个婚姻登记处,涵盖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教体局、卫健委等部门窗口。受疫情影响,至今年3月初,窗口全部恢复运行,每天40余名工作人员面向市民群众提供服务。
“网上办”“邮寄办”“限流办”“预约办”……今年疫情发生后,宜秀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应对,减少人员聚集,同步保障政务服务高效便捷运行,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在这期间,旨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速,成效进一步显现。
“疫情发生以来,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个体户注册登记等业务的市民群众越来越多。”宜秀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杨淑娟介绍道。两个半月以来,全区通过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的企业、个体户目前已办结273件,变更登记已办结119件。
全程电子化登记适用企业、个体户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申请人通过互联网完成办理,不需提交纸质材料,后台审核通过后直接领取营业执照。
“现在90%以上的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线上提交材料,后台进行审批,如果线上办理申请时市民选择了邮寄,办理好的营业执照和印章还会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可实现‘零见面审批’。”杨淑娟说,“目前,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以现场办理形式为主,‘最多跑一次’。”
记者 罗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