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月光城·读书

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

——陈少林《向上的泥土》阅读札记

  作为长期关注、交流并研究陈少林创作历程的资深友人,其《向上的泥土》中很多篇章,我已是第二次阅读。在写这篇札记时,突然想起诗人柳冬妩的《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觉得书名很是契合本书中心旨意、视角和意涵,于是不避“拿来主义”之嫌,窃来作了文名。
  在过去一段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城镇化进程。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原生态描摹,真实地表现这一历史进程,表达写作者对城镇化过程的体验与感悟、痛苦与喜悦、获得与失去、理解与困惑,从而窥探和触摸国家民族命运,这就是作家的家国情怀。
  本书一次次把我们带回村庄,带回河流,带回故土,带回过去,用基于地理时间意义上的情感叙事,串起回忆与现实,编织成多重声音的复调,诠释作者对农耕时代的怀念这一意义指向,比方《我的棉花地》《在华阳河口》《小村东阁》,以及《觅食记》《捡粪记》《茅屋歌》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苦难是一本智慧书,作者在《饥饿与行走》中通过老农汪良才的叙述,委婉地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珍惜及农民的朴素情感;《遁入秋天的田园》以在城里寻找菜地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归隐山林的自然主义理想;如何在城镇化的冲击下,在诱惑面前不迷惘,保持农民一贯的朴素品质和清白人格,《敬畏清白的人格》做出了榜样似的回答。如此看作者的观察视野,便是扫描式的、全方位的,旮旮旯旯都没有放过。老实说,城镇化对乡土中国而言,是个曲折、复杂、漫长的过程,借用柳冬妩的表述,要涉及知识、价值、审美、道德和理想的转型,及由此统摄而成的精神的转型。如此,作家需要建构新的话语系统,把握新的生活样态,从而完成审美因素与精神体验的文学化表述。在这点上,陈少林把笔触指向小人物,通过乡音、乡情和乡愁元素,来展示这一变革历程,探索人与社会的无限可能,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遇的描述,建构具有独特地域风情和文化传统的叙事,凸显了作者的平民情怀,比如《三十年的远方》《船家老侉》《老头儿丁育智》等。
  作者秉持在场主义立场,通过写实和想象的来回拉锯,确立自己的身份,用“真实性”来体现文本的原生态。《走野地》,详细地回顾了自己从农家子弟到乡镇企业管理者,再到城市打工仔这一过程,写自己“与风斗,与水斗,与泥泞斗,与黑暗包围的诡异的空间斗……与形形色色的人斗”,写Z、安全科长、杭州老板、父亲,写人性的诡异和黑暗,不舍的亲情和乡情,自己的拼搏、奋发、努力过程中的悲壮。除了亲身体验,他还把对乡村的不舍延伸到亲友身上,如《癸未年春节与小弟书》《铭记的幸福》等,尤其是后者,写外孙女的出生,本应该团聚的一家人,却由于异地打工而四分五裂,作者深表痛心,也庆幸外孙女落地乡村,“孩子生在老家,我认为比生在城市里更有意义”,这句话,足令闻者动容,铁石落泪。
  文本反复出现“伤感”“悲壮”“无奈”“愧疚”“痛惜”等字眼,既是作者丰沛情感的表现,也是蕴藏的诗人情结,他的很多篇章都是通过诗性表述来成就写作支撑,不吝笔墨地用场景、事件、方式来置换现实世界,如《在天地间诗意地伤感》《蓦然发现》;用历史人物置换,是他的又一独特表现方式,写古人,其实就是写自己,如《拜谒一棵古重阳木》《檀萃的悲情与壮阔》。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当下文学、未来中国的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温度、认知高度和良知(《蓦然发现》《在秋野边散步》);又如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不安(《潜隐的伤感》)。
  此外,是他笔下独特的视角。体现“向上的泥土”这一主题的本体,是人,也可以是物。历史人物的际遇,土地的悲欢离合,亲人的隔离,时代使然。《白雪童心》岂能止于对雪的怀念?《手握铁锹》是对农耕时代最好的追忆。《一只落荒而来的老虎》,作者用一双温情厚道老辣的眼睛,观察村庄和村庄里的人,以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来表现人性,表现农民笑容背后的苦难和重压,给村庄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让村庄名正言顺地成为农耕时代的秘密和灵魂所在。
  意涵,就是如何提升读者的思想自觉,赋予时代以启示和意义,插科打诨、开水泡饭绝不是文学。它可以是生活的、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哲学的,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从本书可以看到,陈少林是一位喜欢思辨的散文家。其大量富有诗意或哲学思考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给人灵魂的思考,呈现出哲思的语言亮点,读者被无形的张力所推动,感受厚重而深刻。如《时间的意义》《春天的动与静》《契入生命的苦与乐》,时间、生命、废墟、幻象的哲学书写,表现人类在动荡灾难面前向死而生的奋力,把人生的虚无化作生命的对抗,堪称神来之笔。
  散文以小说为邻,聚焦叙事特征,是现代散文创作的人心所向。对比《月亮是盏不灭的灯》,我们看到了陈少林在文体上的探索和进步。把诗性的语言和叙事做到完美的结合,做到极致,他构筑了他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守望者、见证者、旁观者,一个记录者的独特自我的文学世界。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说: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弘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艳巧。
  在我看来,少林的文章兼收并蓄,文白自如,可归类于杂体。文章家讲的什么僧道气、书卷气、生活气,他都有。这归根于他平时的心性修养和滋润、丰富的江湖阅历、归根于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尤其是历史素养。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