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副刊

如此生平如此死 我来挥泪伏碑前

——记著名革命烈士何世玲


  何世玲,谱名世骍,号石棱,别号漫农,江家嘴丰禾冲(今怀宁县江镇镇上丰村高大屋)人。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1902年11月16日),何世玲出身于一个富裕农家,家有可耕田50多亩,一半自耕,一半出租。他天资聪颖,小时候读《论语》《孝经》即解大意,其祖父南洲公感到很诧异,常对人说:“此子能读书矣。”九岁翻山越岭入何氏家庙读私塾,他好学上进,并懂得不少道理,国事民事时有议论。他同情贫苦农民,曾力劝其父和管家的堂兄将出租田送给佃户或减租让利,他说:“自家田种不了,出租收租就是剥削。”并多次与他们辩论,批驳“剥削有理”。由于父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他的主张未能实现,可他这种进步思想受到乡亲们称赞。十五岁时,世玲步行二十里,跟随舅舅汪君就读于三桥白洋小学。“其清治章句诗词以达于当世之,务发为文,磊落恣肆,滔滔千里,不可控制,诚豪荡不羁之才也。”南洲公将世玲的文章送给返乡度假的国会议员何雯先生,何雯阅后回信:“吾师文章德业为宗族闾里所推重。有此文,孙以绳祖武,年少英俊,可谓吾家之千里驹也。”过了两年,世玲由县立五高毕业,考入安徽优级师范(后改名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在师范学习期间,世玲堂叔何葛丞在县立六高任校长,世玲寒暑假回家,常常到六高助教,为诸生所乐。在一师,世玲积极参加学生会发动的罢课、罢市、查禁日货、反对贿选等革命斗争。同时,以笔墨为武器,宣传人民,打击敌人。郭沫若办的《洪水》杂志,经常采用何世玲的诗。新思潮中学校出现的《革新》刊物,由世玲任主编。还先后创办《楚江报》《通俗教育报》,宣传科学、民主和救国思想。这期间,高语罕到一师作“新思潮”讲演,蔡晓舟、恽代英到安庆宣传马列主义,对学生影响很大。何世玲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安庆地区早期党员之一。
  师范毕业后,何世玲到桐城白鹤峰高小(县立二高)任国文教员。
  第二年,怀宁中学聘世玲为国文及历史教授兼任安徽通俗报馆编辑,因肠胃疾辞职休养。朋友、师范校友储皖峰自燕京来函,邀世玲北上就医于协和医院。康复后,准备东渡日本,求为有用之学。无奈,经济拮据不能成行。家乡有汪姓宦族闻其名,以重金聘为西席(家庭教师),教授男女学生数人。专授史记、春秋,优以待遇。空闲时间则于经史子集取舍研讨,阐发前人精蕴。尤长于诗,著有《漫农诗存》若干卷,准备印刷出版,以送给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因初稿不无推敲,终未付梓。
  1926年,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何世玲和陶唐(教育家陶因之侄)、刘衍奇赴广州参加北伐军。1927年初随军进入武汉,何世玲相继任武昌南湖学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七军军部秘书、中共武汉市委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在武汉,受到贺龙、叶挺、郭沫若等领导人会见。受党组织派遣,一度活动于鄂、赣等地。
  其时,家里在邻近的平山乡为他聘了一位姑娘,催其完婚,不从。说:“我现在奔走不定,不是成家的时候,二弟世璋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论是男是女,即是我的孩子。”可见其投身革命之志,坚如磐石。
  1927年3月初,北伐军第六军、第七军先后到达安庆;3月19日,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到达安庆;3月20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到安庆,国民党安徽省、安庆市党部(左派)在黄家操场召开万人大会欢迎,蒋介石在讲话中指责“安徽工作无成绩”;3月23日,安庆国民党右派组织召集欢迎蒋介石的大会。会后,右派收买暴徒,捣毁了国民党省、市、县党部、省总工会、农民协会、市妇女协会,抢劫文件。期间,国民党安徽省党部负责人光明甫先生等被打伤,制造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3月31日,郭沫若撰写《试看今日之蒋介石》,披露蒋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背叛革命的角色;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密令:(北伐)已克复的各省,一律清党;4月16日,国民党右派成立“党务促进会”,在安庆开始清党,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
  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奉中共安徽省临委之命,何世玲和陶唐、刘衍奇毅然于1927年6月返回安庆进行革命活动。回宜时,恰逢陶唐祖母病故,何世玲撰以挽联:矢志定中原,忍与苍苍白头别。入门骇灵榇,不禁丝丝红泪垂。挽联催人泪下,既追念先人,又体现了作者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7月3日,何世玲等三人不幸在陶唐家中被捕。入狱后,国民党安徽省党务促进会头目陈紫枫亲自审讯,多次严刑逼供。何世玲等在狱中遭吊打、踩杠子、竹签钉指甲等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保护地下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咬紧牙关,不吭一声。陈紫枫一无所获,安徽省临时审判委员会即以“宣传共党,捣乱后方”的罪名判决,卫戍司令部于7月30日将何世玲、陶唐、刘衍奇杀害于省长官公署门前照壁墙下。何世玲牺牲时年仅25岁。目睹当年悲壮场面的何彩堂老人后来告诉大家:临刑前三个孩子都挺胸昂首,高呼“打倒新军阀”“共产主义万岁”!
  1927年7月16日,由鲁迅、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的《语丝》周刊第140期,刊登了何世玲撰写的怀念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苏曼殊的文章,文末有三首绝句,其中一首曰:一棺寂寞葬湖边,万树阴森绝可怜。如此生平如此死!我来挥泪伏碑前。此时,何世玲已身陷囹圄,14天后,即壮烈牺牲。
  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冬,族人才将何世玲的尸骨安葬于老家丰禾冲巽排山,时距世玲被害已十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即于1949年底追认何世玲为革命烈士;1950年12月,安庆区革命历史文献实物收集委员会重点收集著名烈士事迹,将何世玲与陈延年、陈乔年、王步文、杨兆成一起列入收集名单。
  2017年9月22日,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怀宁县何世玲烈士墓在“保护名单”之中。夏筱翊